设计雕刻:谢蕾美、裔式忠
直径:60mm 黄铜
正图:上海一医徽标及院名字样、建院年号
背图:上海一医大楼,饰以花纹及施李月卿奖学金获得者字样
铸造;上海造币厂
施思明,谱名施耿元,吴江震泽人,1908年4月5日出生于天津,这天是清明节,所以叫“思明”。父亲是近代著名外交家施肇基,母亲唐钰华是唐绍仪的侄女。唐绍仪曾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在父亲担任驻英公使期间,施思明跟着移居英国,就读于温-切-斯特公学。施思明从医是遵从了父亲的愿望。在施肇基赴美任职期间,特地请英国外科医生康德黎爵士作为儿子的监护人,这个康德黎可不简单,他曾是孙中山学医时的老师,并且救过孙中山。施思明在回忆录中,非常感激康氏激发了自己在医学和科学方面的兴趣。1934年7月,施思明与李月卿在中国驻英大使馆结婚,证婚人为宋子文和贝祖诒(贝聿铭的父亲),这也为他以后随宋子文在国际舞台施展才华埋下伏笔。1934年秋天,新婚不久的施思明回到阔别20年的上海,加入了中华医学会。1935年被推选为学会副总干事,次年任总干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医学会组织会员参加各种救济队伍,并发起医务救济捐款运动。施思明为学会的抗日活动四处奔走:建立战时麻风中心、组建救济中心、开办诊所、建立血库等等。1941年,宋子文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告诉施肇基,他急需一名懂英文善演讲的私人秘书,施肇基推荐了自己的儿子,而宋子文对施思明的口才也有很深的印象。那是1939年4月的一天,剑桥大学举办赛船年会,施思明作为校友代表作了精彩演讲,而在座的就有宋子文。1941年10月,施思明携妻带子来到美国,和宋子文同处一个办公室,为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和欧美等国政要进行外交斡旋,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并为国内抗战提供了大量战备物资。1944年6月,施思明听从父亲的建议,进入在美国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卫生处工作。1945年4月25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根据雅尔塔会议决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国际会议,制定联合国宪章。宋子文是中国代表团团长,急切需要一位既熟悉国际事务又能用英语写演讲稿的秘书,这次他直接想到了施思明。于是宋子文向施思明所在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提出请求,得到了同意。有意思的是,施思明的同事苏札博士也应本国巴西代表团之邀参加了会议。26日,与会各国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初稿,但此稿只字未提“卫生”问题。在之后的一次午餐上,施思明与同事苏札碰到了挪威的伊旺博士,三位医生都认为应将建立一个国际性的世界卫生组织加入议程中。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原有的一些国际卫生组织都停止了活动,很多国家都难以独立解决本国的卫生问题,因此急需建立一个统一的能正常运转的国际卫生组织。施思明拟了一份决议案草案,提议召开国际卫生会议以成立一个统一的国际卫生组织。经过几次三番的波折,在施思明的不懈努力下,1945年5月28日,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全体代表同意召开会议来专门讨论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卫生组织。联合国宪章定稿中也终于列入了“卫生”词眼,至此,世界卫生组织的建立总算有了个好的开端。1945年底,施思明辞去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工作,专心投入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中。1946年1月,中国代表团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交了一份决议案,主要内容是:
1)呼吁联合国会员国举行一次国际会议,以建立一个国际卫生组织。(2)成立一个由专家组成的技术筹备委员会,为会议准备提议和基本文件。
1946年3月18日,技术筹备委员会会议如期在法国巴黎召开。施思明与来自加拿大的精神病学家布罗克•奇泽姆主要负责起草序言。1946年6月,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同意了技术筹备委员会起草的报告。施思明则以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代表的另一身份得以参加,从而能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未来利益着想而行使发言权。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纽约召开了国际卫生会议。大会通过了组织章程,建立了由18个会员国组成的临时委员会。关于新组织的名称有很多建议,会议最终采取了施思明建议的“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这次会议还根据他的建议,界定了会员资格和列席会员资格。7月22日,举行《世界卫生组织法》签字仪式,沈克非、袁贻瑾和施思明代表中国在组织法文件上签了字。经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194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正式生效。同年6月24日,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告成立。4月7日被定为世界卫生日。施思明后来进入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秘书处任职,负责联合国各独立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协调工作。1954年起,施思明任联合国医务所主任。1968年年底,施思明退休,一直在美国居住。 1984年施思明回到中国旅游,参观北京、上海、杭州和苏州等地的景点,拜访医学界的老朋友,查看家庭的房地产。施耿元、字贯生、号思明与妻子李月卿在1984年在上海成立上海第一医学院施李月卿奖学金后在国内设立四处“施思明奖学金” (即中华医学会、上海医大、上海中医学院、徐汇区中学英语奖学金)。1998年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50周年,WHO西太平洋地区主任在《WHO西太平洋地区成立50周年》的报告中称“中国代表团的施思明博士在磋商创建世界卫生组织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年10月27日,施思明博士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郊的长老会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0岁。美国多家主要媒体刊登了讣告,如《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著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杂志(JAMA)》等,讣文中肯定了施思明博士在WHO创建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将其称为WHO的创建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