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罗永辉
直径:100X65mm、黄紫铜上色
发行数量:600枚(黄紫铜各300枚)
正图: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和民主革命先驱的孙中山先生肖像,全身戎装像则凸显辛亥革命的历史特点与功绩及主题文字
背图:人民英雄碑浮雕“武昌起义图
铸造:上海新世纪有限公司
市场参考价;
1580元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孙中山最后时刻住进行辕当天,一位著名中医便上门视诊。开了两剂药,服后不久,孙中山肿胀的双脚居然消退了不少。始终被病痛折磨得寝食不安的孙中山,晚上竟安睡了整整8个小时,大家似乎看到了一丝光明。但是,从22日起,病情又开始恶化,人们急忙再请另两位中医视诊。
2月24日,经国民党内同志建议,决定请孙中山签署遗嘱。下午三时,孙科以及宋子文、孔祥熙、汪精卫等人齐聚病榻之侧,聆听孙中山的最后指示,并由汪精卫等人起草了遗嘱。就在孙中山执笔行将签字的时候,突然听到宋庆龄在旁边的房间里悄声抽泣,他不禁一阵心酸。结婚十年来,宋庆龄始终与他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在他病危之际,她日夜守护,在绝望之中还始终保有一丝幻想,希望他能奇迹般地康复。他不忍让她伤心,犹豫片刻,终于还是放下了钢笔。
25日,孙中山的身体愈见衰弱,“惟神志仍极清明”。第二天,状况更加不好,开始出现严重的肝腹水。因此,终止服用中药。众人也是“病急乱投医”,又开始注射一种据说是“日本医学界新发明之药剂”。注射了5次,居然真的有些效果:脉搏、呼吸较显平稳。大家都感到很兴奋。惟有陪同护理的德国医生认为,病人腹水逐渐增多,只怕是已经到了最后时期。果然,其后陆续又注射了两针,便已毫无效果。
3月11日早晨,何香凝前往孙中山的病房探视,发现他病势凶险,瞳孔有所放大。她马上与大家商议,必须立即让孙中山在遗嘱上签字。她与宋子文一起向宋庆龄说明了情况。
在这最后的时刻,宋庆龄反而十分镇定,带领大家来到孙中山的病榻前。孙中山神志十分清醒,命人取来早已拟好的遗嘱。由于身体十分虚弱,他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钢笔,宋庆龄轻轻托着他的手腕,在三份文件上签下了他的名字“孙文”。
弥留之际,孙中山叮咛儿子孙科和女婿戴恩赛,要善待宋庆龄。他还嘱托何香凝,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何香凝垂泪说道:“我当尽我的力量来爱护孙夫人。”孙中山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廖仲恺夫人,我感谢你……”
3月11日晚,孙中山陷入深度昏迷之中,他还在喃喃自语:“和平……奋斗……救中国……”12日凌晨,痰急上涌,口不能言,家人及同志环立于病榻旁边,怀着无比的悲痛与他告别。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