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明月两厢 执行提前操作(2016-03-17)
—
今天看到zhangrumeng兄发的“法属阿尔及利亚海关估价委员会大银章”,我觉得这枚章很有代表性,就想来跟大家聊一聊。
对于法国人的殖民地情结,我最早的印象来自于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船又过了锡兰和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本国殖民地。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这讲的是方鸿渐在欧洲游学归来,途中同船的几个法国人的表现。
后来通过阅读一些文章,我进一步了解到法国人的殖民文化确实与其他老牌帝国主义列强有所不同。有人分析了世界上四种不同的殖民主义:第一种是西班牙-葡萄牙式的,打到哪里就生活到哪里,只要有土地、财富和女人就可以,他们自己可以与所在地族群充分混血,日后属于哪个国家都不打紧,只要大家都信奉天主教都讲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即可;第二种是英式殖民主义,要求殖民地接受自己的制度与规范,信仰和语言可以看着办,但税收分文不能少;第三种是美式殖民主义,只要对它开放商品与资本市场,遵守它指定的市场规则,是不是做它的殖民地不那么重要,语言、信仰、制度也都不那么重要;第四种是法式殖民主义,这个民族有非常特別的优越感,认为所有被其征服的民族,最好就化为他们族群的一部分,疆域也最好就是帝国的海外省,法国人对征服对象的的评分,就是以自己习惯的一切文化准则与内涵打分:从语言到服装,从一颦一笑,到历史掌故到哲学观念——是故,法国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宗主国在世界范围主导诸多外邦文化的辉煌时代,一有机会,就要表达帝国优越的存在感。
时至今日,法国的海外殖民地早已丢失殆尽,然而这个民族依然不忘时常秀一下法兰西的“优越存在感”。就说最近几年,不管是在利比亚,还是马里,还是叙利亚,这些前法国殖民地的动乱中总少不了法国忙碌的身影。2013年马里内乱,法国高调介入,迅速扫荡叛军,法新社欢呼:“这次行动,法国‘举国同心’,老牌帝国在‘法语非洲’清晰展示出自己的存在感。”美国对伊拉克、阿富汗用兵至少有自己的内在逻辑;但反观法国的数次积极干预,倒真像是在宣泄自己的殖民情结,重温帝国旧梦。
说了这么多,到底跟法章有什么关系呢?正因为法国人这种独特的殖民地情结,导致法国人对于一些带有法属殖民地元素的章牌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成交价格。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些以往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格。注意右下角的价格是落槌价,最终的成交价格要加上佣金、汇费、邮费等费用,大概会比落槌价高出30%。
首先来看看库德雷的这枚“殖民学院”镀金银章,落槌价600欧元,可谓价格不菲。不过我今天要讲的重点不是这种“殖民题材”的章牌,而是仅仅带有一些“殖民元素”的普通章牌,因为这样会有一个对比,更容易看出“殖民情结”对于价格的影响。
下面这枚库德雷的“花神”,落槌价550欧元;Lenoir的“牧歌”,更是高达950欧元,就算是顶级的法国艺术章牌能达到这个价格的也实在是不多了。这就是我说的仅仅带有一些“殖民元素”的章牌。章牌本身与殖民文化毫无关系,只是因为受奖人是法属殖民地的官员,所以章牌背面刻上了“阿尔及利亚总督府海关估价委员会”之类的字样,让身价上涨了不少。说实话如果单从艺术价值来说的话,我觉得“花神”这枚的刻字严重影响了章牌本身的美感。不过对于怀有特殊殖民情结的法国藏家来说,这倒成了加分项了。
上面两枚银章还是很少见的,本身价值就不低。更常见的是本身价值不高,有些甚至可以称之为大路货的银章品种,背面刻字对于价格的加成就更加明显了。当然最终的价格也并没有多高,只是如果没有“奥兰猎人协会”、“阿尔及尔地理协会”、“君士坦丁”(注:奥兰、阿尔及尔、君士坦丁都是阿尔及利亚的城市)之类的刻字,这些章恐怕打个半价甚至四折、三折,也是乏人问津的。
当然了,我发这个帖子只是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玩章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并不是怂恿大家也花费高价去购买这样的章牌。我只是举一些溢价较高的例子而已,还有很多殖民题材章牌的成交价还是比较正常的,这样的溢价恐怕只是一部分法国人愿意去承担罢了。法国人的殖民地情结跟咱们是八竿子打不着,咱们玩章的品味和喜好没必要在这方面受法国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