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关山月 设置为精华(2015-02-28)
—
“每逢夕阳西下,站在阜成门内大街历代帝王庙的景德街牌楼前,西山的峰峦透过牌楼和阜成门城楼融汇而成一幅绝妙好景。”这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在给周恩来的信中描绘的一幅美景。梁思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想说服中央政府不要拆掉北京的牌楼。
阜成门内大街,帝都古迹云集之所。若干年前我曾慕名前往,结果大失所望,尤其是对梁思成在这封信里提到的历代帝王庙。早已面目全非了。
国内一位文博专家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带着一位意大利专家在中国考察,到达一座古建时,他告诉对方他们眼前的这座古建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他满以为接下来就会听到对方的赞叹声,没想到对方无动于衷。很快意大利专家看到了他的尴尬,连忙说道,不好意思,我自家的宅子已经六百多年了。
中国人讲起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骄傲的,尤其是面对美帝这种建国不过200多年的“年轻国家”,但我们偶尔也会遇到傲慢的回应:五千年?你们的国家不是才几十年的历史吗?
是的,走在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方,你所能感受到的历史也不过1949年之后的几十年而已。
长期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最大的困惑莫过于,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对外传播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最近几年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频频引用儒家经典,国内国学复兴的浪潮也日益高涨。孔夫子真的就能代表中华文化了?儒家学说真的就能代表正统思想了?孔夫子距离上一次被打倒才过去几年哪。
年初休假去了一趟伦敦。我去过的国家不多,英国算是我去过的第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伦敦给我的感受和我的预期非常不一样,大概我对伦敦的印象只停留在雾都孤儿和福尔摩斯时代那个阴暗潮湿的雾都。伦敦是个神奇的地方。流浪汉,乞讨者,小偷,兜售小贩,这些大都市的常见元素,在伦敦却十分稀有。黑人,南亚人,这些你在其他地方旅游的时候都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群(抱歉我没有种族歧视的意思,只是实话实说),在伦敦却都变得彬彬有礼,富有教养。
伦敦是个很适宜旅游的城市。不论在哪里,你总是能感受到周围人的友好,总是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比如在你东张西望作寻觅状的时候,经常就会有人问你是否需要帮助,有时候搞得我很不好意思,因为我真的不需要帮助……在伦敦的几天,周围的人总是在跟你说“谢谢”、“对不起”,于是我也不得不一直在跟别人说“谢谢”和“对不起”,大概就跟去日本旅游一趟鞠躬鞠得腰酸背疼是一个道理。
来到伦敦之后才明白什么叫做人性化。之前我在《孤独星球》上看到介绍伦敦的段落里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适合带婴儿旅游的目的地。”到了伦敦之后发现,果然如此,就算你推着婴儿车,你依然可以在整个伦敦城里畅通无阻,无论是上高楼,下地铁,还是压马路。请注意,是你仅仅需要推着,根本没有需要抬的地方。所以你会看到,只要有台阶的地方,必然有推车滑道;只要有楼梯的地方,必然有升降电梯。而只要有楼梯上下的地方,你还会看到一个在别的地方从来没有见过的标识:这段楼梯有多少个台阶。告诉你这个信息是为了让你自己判断,你是愿意花力气走这段楼梯,还是愿意花时间在一旁等一等电梯。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居然要给人提供这么多的方便!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然而伦敦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种传承和厚重。走在大街上,随处都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甚至更古老的建筑样式。听人介绍说,伦敦对于建筑的装修和改造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论内部如何现代化,外观一定要保留原貌。所以整个伦敦城里,几乎可以说步步是景,不用专门去景点,只是随便走一走,就是美的享受。
在英国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小店。真的很小,可是却已经开了上百年乃至更长时间。老店主去世了,儿子继续经营,儿子去世了,孙子继续……为什么这样的小小个体户可以活得这么滋润,这么长久?
在伦敦期间去了一趟大名鼎鼎的Portobello市场。这是一个旧货市场,类似于北京的潘家园。只不过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旧货市场,不像潘家园,看到的基本都是现代工艺品。各类五花八门的旧货,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里没有的。不过这里最吸引我的不是这些,而是街边鳞次栉比的古董商铺。其实古董商铺里卖的依然是旧货,只不过是档次高一些的旧货而已,钟表、珠宝、银器、瓷器、刀剑……价格上万乃至几十万人民币的比比皆是。哪怕不买东西,只是看一看,也是值得的。我为什么管这些贵重的器物叫旧货呢?因为它们的的确确是英国人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二手货啊,而不是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的宝贝。这里也许有祖父留给孙辈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座钟,也许有婆婆赠给儿媳的卡地亚的首饰,也许有祖孙三代喝下午茶使用的同一套银质茶具……大英帝国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与传承,在这些旧货中显露无疑。
我此行还拜访了英国纪念章牌目录”British Commemorative Medals and their values“的作者Christopher Eimer。Christopher的家位于伦敦典型的富人区,一座独栋的house,这种房子多是家里的祖产。我看到Christopher家中的家具古色古香,就问他这些家具是不是很古老。结果他说,也不是很古老,可能也就两百年吧;这时他夫人插话说,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他说,对,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我不禁默然。一百多年,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确实算不上古老,可是这种不算很古老的东西充斥着英国人的日常生活;而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又能体会到多少年前的古老?
厚重,传承,贵族范儿,皇家气派。你说他们是强盗也好,殖民者也罢,强大和傲慢的基因已经深深扎根在了他们的血脉里。日不落帝国早已瓦解,辉煌不再,但是当你漫步在伦敦的各个角落,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这依然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反观我们,这些年来虽然经济蓬勃发展,可似乎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根基所在。我们真的强大了吗?我们摆脱骨子里的那种自卑和弱者心态了吗?当我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细数被列强凌辱的血泪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中国自秦朝大一统开始,经历强汉盛唐,直到满清中期,依然是在向外扩张。我们的版图为什么会越来越大,难道是和平演变来的吗?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能够以强者自居,睥睨群雄,还会在乎当年是你给了我一拳还是我给了你一脚吗?
这几天看到飞鱼兄与愚父前辈关于文化基因的讨论,勾起了我不久之前的一些回忆与感触,故有此胡言乱语一篇。列位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