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耕读(图)是中国古典家具和瓷器、书画上常见的一种图案,反映的是农耕社会中最典型的四业。代表了当时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图案表现了古人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和对清雅闲适,自行其乐及与世无争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渔樵耕读分别泛指捕鱼的渔夫,砍柴的樵夫,耕田的农夫和读书的书生。四业中以“渔”为首,典故的典型代表是:
(1)渔夫是东汉严子陵,才高八斗,但一生不愿为官,多次拒绝曾经是同学的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的邀请,隐居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2)樵夫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班固《汉书》记载朱买臣原出身贫寒,以上山砍柴为生,热爱读书。妻子不堪贫穷改嫁他人,他仍自强不息,不断学习。后由严助推荐,当了汉武帝的中大夫、文学侍臣。
(3)耕所指的是舜耕历山的典故,舜耕历山的记载最早见于《墨子·尚贤下》: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相传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瓷器上常见的访贤图,其中舜的身边都有一头大象。
(4)读所描述的是苏秦刺股埋头苦读的故事。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在齐国受业于鬼谷先生。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 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
在物欲横流,心态浮躁的现代社会中,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渴望返朴归真。寻找心灵的慰藉。策划和设计者,重塑《渔樵耕读》图,表达了对悠闲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淡泊个人荣辱得失的一种旷达之情,希望人们在闲暇之余,把玩之时,能感受到远离城市的乡村的气息和无拘无束的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