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怀普、韩晓生
直径:80mm、黄紫铜上色
发行数量:837枚(黄紫铜各399枚、银39枚)
正图:杜康与杜康酒图及主题主字
背图:杜康酒及山水图
铸造:上海新世纪纪念章厂
市场参考价:
490元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姒姓。夏王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省微山县)人。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少康又名杜康,今陕西白水县人,夏朝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
少康,中国夏朝第六任国王(自禹起第六位),相的儿子,杼的父亲。他是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济南东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一说少康即相传曾造酒的杜康)
夏王相统治的末期,后羿发动叛乱,废相篡夺王位。七年后寒浞杀后羿篡位,并追杀相,相死时妻子 后缗时正怀孕,被迫逃回有仍氏,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有田一成(方10里),有众一旅(500人)。积极争取夏众与夏民,志在复国。后在同姓部落斟灌与斟鄩的帮助下,与旧臣靡等人合力,攻灭了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少康还都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书中所称的少康中兴。少康后迁都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杜康,夏朝人,传说为最早造酒的人 ,《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
东汉《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宋朱翼中《酒经》:“杜康作秫酒。”
明许时泉《写风情》:“你道是杜康传下瓮头春,我道是嫦娥挤出胭脂泪。”
清陈维崧《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词:“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
关于酒的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真正与酒的酿造有关系的,是杜康。他的历史贡献在于创造了秫酒的酿造方法。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即粮食造的酒。杜康奠定了我国白酒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
晋代江统著的《酒诰》中有这样的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在这两种说法中,又以杜康造酒之说流传更广,更为人所熟知。民间有如下传说: 杜康某夜梦见一白胡老者,告诉杜康将赐其一眼泉水,杜康需在九日内到对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间最美的饮料。杜康次日起床,发现门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遂出门入山寻找三滴血。第三日,杜康遇见一文人,吟诗作对拉近关系后,请其隔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武士,杜康说明来以后,武士二话不说,果断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见树下睡一呆傻之人,满嘴呕吐,脏不可耐,无奈期限已到,杜康遂花一两银子,买下其一滴血。回转后,杜康将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滚,热气增腾,香气扑鼻,品之如仙如痴。因为用了九天时间又用了三滴血,杜康就将这种饮料命名为“酒”。
因为有了秀才、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们在喝酒时一般也按这三个程序进行:第一阶段,举杯互道贺词,互相规劝,好似秀才吟诗作对般文气十足;第二阶段,酒过三巡,情到胜处,话不多说,一饮而尽,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第三阶段,酒醉人疯,或伏地而吐,或抱盆狂呕,或随处而卧,似呆傻之人不醒人事、不知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