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韩小生
直径:80mm 紫铜
发行数量:296枚
正图:雍正肖像及主题文字,
背面;大清天子印图
铸造:沈阳造币厂
雍正皇帝
姓名: 爱新觉罗·胤禛
庙号: 清世宗
谥号: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陵墓: 泰陵
政权: 清朝
在世: 1678年-1735年
在位: 1722年-1735年
年号: 雍正
清世宗雍正(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姓爱新觉罗,名胤禛,康熙帝第四子。生於康熙十六年,卒於雍正十三年,死後葬於清西陵中的泰陵。雍正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後乌雅氏,皇後乌拉那拉氏。
出生与早年
胤禛於康熙十六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出生。康熙曾评价幼年的胤禛“喜怒不定”。早年随康熙巡历过四方。
争夺储位斗争中的角色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次废黜胤礽,自此不再立太子。争夺储位斗争转入暗处而更加激烈。胤禩因争夺意图过於明显而被康熙斥责疏远。胤禛表面不问时事,沉迷於佛道,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暗中与年羹尧与隆科多交往,加强自己的势力集团。同时向父亲表现孝顺,赢得康熙的信任。康熙晚年胤禵得到赏识,任命其为大将军王出征西北,时人猜测是康熙心中的继承皇位人选。同时胤禛也屡次被差遣为代替康熙主持大祀。
胤禛即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11月初7康熙在畅春园患病,初9胤禛奉命代康熙进行冬至祭天,13日康熙病亡。当时胤禛并不在场,由隆科多宣诏传位雍正。雍正皇帝四十五岁即位,其即位经过至今也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对其继位之说有多个版本。“雍正夺嫡”和“太後下嫁”与“顺治出家”并称“清宫三大疑案”。清朝官方史记所说,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皇帝病逝於北京畅春园内。之前,召七位皇子至病榻前(雍正不在其中,此时正代康熙在天坛祭天),由提督九门,卫戍京师的雍正的舅舅,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隆科多传旨,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康熙遗诏》原文为:“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然而民间传闻康熙皇帝本意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即後来的雍正皇帝——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或"传位第四皇子") 而夺得皇位。但此传说有破绽,其中之一是当时清朝内宫事务一般用满文,因此康熙的遗诏一定有满文的版本,皇四子胤禛不可能以汉文的方式篡改满文的遗诏。其次,当时还没有简化汉字,应该是“於”而不是“于”,所以不应该出现可能被篡改的情况。再次,清朝文档应称“皇四子”或“皇十四子”,而不是直接称呼。因此更不会出现被修改还可读通的情况。此外,一说康熙传位皇四子胤禛的用意是让胤禛的儿子弘历——即後来的乾隆皇帝——在将来继承清朝的皇位。还有种说法认为,康熙死的时候情况突然并没有指定继承人,雍正利用当时的自己的政治优势(他代父亲主持大祀),联络隆科多,并软硬兼施说服八阿哥同意拥护自己即位。属於在突发情况下巧妙利用政局的结果。雍正继位後,对其兄弟手段颇为毒辣,用各种方式进行迫害。例如皇位的竞争者之一康熙八子爱新觉罗·胤禩是非常优秀有才能的一位皇子,他先被雍正封为亲王,後又打成“阿其那”(有学者认为是“猪”的意思,现在有学者认为是“不要脸”的意思);而康熙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结党,被打为“塞思黑”(有学者认为是“狗”的意思,现在有学者也解释为“不要脸”的意思)。他们即使向雍正上书,也要署名为“爱新觉罗阿其那”及“爱新觉罗塞思黑”。康熙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得知康熙驾崩後,从西宁抚远大将军任上赶回吊丧,雍正却不允许其进城,後又下旨令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对其监禁。雍正所为引起别人对其夺嫡的猜测,为平息传言,雍正下令撰写《大义觉迷录》,但是存在的矛盾之处使人觉得欲盖弥彰,更加怀疑。也有说法认为迷信的雍正死後不随其父康熙落葬於清东陵而葬於清西陵是因为怕死後因夺嫡一事在地下见罪於祖宗。但不少学者认为雍正埋葬清西陵的目的是因为清西陵靠近石料产地,可以节约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