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4333阅读
  • 6回复

云冈石窟

级别: 高级版主
发帖
3424
铜币
4782
威望
3188
贡献值
336
银元
505
金币
0



  大魏云冈,带着一千六百多年前呼啸的朔风,带着一点点胡气,凝练成质朴优雅的佛像,在那片岩壁上静观世事沧桑。 早在1600年前,这里曾是中国历史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的都城,从大兴安岭南下的鲜卑族拓跋氏在这里定都近一个世纪。
    快到目的地时,远远就望见黄土坡高耸,坡的正面隐约已经能够看到露在外面的佛塑了。还有一些窟外的建筑,反映衬出那些完全外露的洞窟显得特别荒凉和萧索。我发现到大同后,用的最多的就是萧索这个词。
  石窟大部都风化得十分严重,佛像都不清晰了,仿若印象画派或者更像史前的作品,粗糙而神韵犹存。而一些保存较完整的表面上还保留着“彩妆”,反倒显得有些虚妄。
  我对那些墙上模糊可见的壁画尤感兴趣,颜色似乎已经显得不真切了,也许原来的色彩也被时间幻化为另一种代表逝去的容颜,当年那些飘带的柔滑与庄重,却仍旧能够体味出来。当年那些画工的虔诚,当是用了灵魂在描绘,在计较着来世或者西方极乐的无思无想无色无相也无痛无苦的那种永在。
  有许多风化得很严重的佛像已经剥落了泥彩,上面有一个一个非常明显的孔洞,这是明清时候的人为了让佛像保存得更好和更美观,就在上面糊彩,但为了让泥彩紧贴佛像,就凿了一些很小的孔洞,以便附着。但多少年后,泥彩还是剥落了,而这些小小的孔洞却加剧了风化,增加了其受力面积,然后孔洞越来越大,让这些佛像看上去犹如受了乱枪之后的千疮百孔。人的自作聪明,于当时永远都是不知道的。以致到了归还的时候,终于把聪明换做了承担和失去。
  石窟外楼塔式的建筑,如同那些保留下来的清朝时期的那样,那些有塔楼建筑的洞窟保存地都较好。北魏以来,一直到辽,到金,其实一直都是有这些窟外建筑的。并且,那些建筑的地基以及木柱的位置都已经判定清楚了。但问题是,你应该尊重哪朝哪代的建筑格局。并且,人们印象中一直存在的裸露于黄土蓝天下的石像可能就要收于建筑之内。人们总是依赖于习惯,而这样的改变是否又会破坏整个云冈,云冈不再为云冈,而变成了另外一种尴尬存在。变或者不变?或者为了一些佛像而破坏印象中的整体?或者,就看着这些宏伟的奇迹一天天风化,并最终消失殆尽?这些问题以及矛盾,似乎不能够解决,一直搁置,而雕塑的风化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大概这也是佛给人的一个难题。因为他始终都亦庄亦谐,微笑或者庄严,并没有改变过,即使香火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断了,云冈里也再没有了常驻的出家人。但依然有虔诚的香客远道而来,顶着干冽的寒风在烧高香,那香柱足足有半人高。
  佛说的是永在,是涅槃,是三千世界中的那些微尘。

    从石窟中走出来,就像在佛国世界畅游了一回,不仅感慨万千。那些佛像传递给我们的精神,那屹立百年的苍凉,风化斑驳的墙面,菩萨伺立于佛两侧俯首倾听的姿态、护法怒目直发震慑一切恶人的面孔、手持供养物的飘逸灵动的飞天、还有手拿各种乐器演奏佛乐的伎乐天人......你站在那些顶天的佛像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无意识地举起手中的相机,“咔嚓”。留下这一刻,即使没有答案——世上很多事本没有答案。








铜心未泯 快乐收藏
级别: 高级版主
发帖
3424
铜币
4782
威望
3188
贡献值
336
银元
505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4









铜心未泯 快乐收藏
级别: 中尉
发帖
190
铜币
2313
威望
450
贡献值
33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1-27
欣赏了, 照片拍的很美
发帖
2319
铜币
2938
威望
2930
贡献值
230
银元
66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11-28
石窟艺术,图片欣赏。
铜章是赋予铜以生命的艺术品
级别: 高级版主
发帖
865
铜币
1145
威望
305
贡献值
22
银元
205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1-29
讴歌兄辛苦了,照片不错!
级别: 少将
发帖
9199
铜币
50982
威望
7729
贡献值
505
银元
1641
金币
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11-30
★☆★☆★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
★★★★★。。。。。。。...........☆☆☆☆☆
级别: 上校
发帖
1043
铜币
1687
威望
853
贡献值
42
银元
3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6-23
    
只买对的,不要贵的
既然爱她,就捍卫她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