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收藏
心态,之于收藏的重要性,当不言而喻。心态平和,收藏者就会自觉做到“不爱不懂不出手”、“不为‘捡漏’而痴狂”、“不畏浮云遮望眼”,从而避免浮躁,避免上当,避免庸俗。
收藏,首先是一门感情和知识活儿。你不爱,没有感觉,就不要轻易涉足。因为不爱,没有感觉,因而你定然看不到藏品的真美,你就不可能去钻研,去深入;而不钻研、不深入,你就不懂,不懂怎言收藏?接着,你就会屡屡上当。因此,玩收藏就一定要培养对藏品的感情,尤其要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藏品,最好是择其一二而识之、赏之、藏之,并多跟藏家、艺术家交流,多读书,多参加大型拍卖会。可以肯定,当感情渐深、眼力渐足之时,或许,你的收藏就水到渠成了。80岁的徐汉棠先生,是著名紫砂壶艺人顾景舟的首位入室弟子。对现今紫砂壶市场出现的“高烧”现象,他表示:“某些收藏家缺乏真正的鉴赏力,他们感兴趣的是被普遍认为好的东西,而不考虑自己的感受,要的是值钱的,而不是精美的;要时髦的,而不是独特的。 ”“缺乏真正的鉴赏力”,这说明知识的欠缺、修养的浅薄。 “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折射的是为钱所役,折射的是所收藏品并非为自己所爱。难怪,业内专家真诚告诫:收藏紫砂壶,切忌盲目跟风追高,应做到“不爱不藏,不懂不买”。收藏紫砂壶若此,收藏其他东西,莫不如此。
而今,收藏大军崛起。暂且不论这支庞大的收藏队伍中究竟有多少人具备了收藏素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多数人是冲着高额回报去的,是冲着“捡漏”去的。从表面上看,求高额回报,似乎没有错,但将高额回报的希望系于“捡漏”上,这就有失偏颇了。虽说“捡漏”的故事曾有发生,但毕竟寥若晨星,且总是发生在真正的藏家身上。假若一味以高额回报是求,所谓“捡漏”的故事必定成为事故,自然,这样的事故更是频频发生的。不必说藏品市场经过这多年的千淘万滤,要想“捡漏”尤其想“捡大漏”,这似乎有点天方夜谭。而面对不断涌现的假冒伪劣市场,人们“捡漏”心切,意味着的便是靠耳朵去欣赏视觉作品,尔后便以“吃药”告终。弄不好,更会一蹶不振。据媒体报道,某顶级国际大拍卖行以200多万元价格拍出的雍正官窑青花碗,竟是景德镇高手的当代仿品;南方某海关截获、北京文物专家鉴定的战国玉器,竟是蚌埠加工制作的当代玉雕工艺品。不仅如此,每年都还会有一些“河南造”仿古青铜器在过海关时被当作珍贵文物,连同事主一同羁押。更多的案例是事主供出源头,经原创者现场复制后,最后峰回路转,免遭牢狱之苦。假冒伪劣无孔不入,令藏者屡屡上当的事实,不也是对“捡漏”的讽刺吗?
齐白石先生有一方印章,曰:“万物过眼,即为我有。”面对收藏,保持“过眼即是拥有”的心态很重要。一件藏品,被你看上并收藏,其实就是一种缘分。但一件藏品究竟会被你藏多久,后来会去哪里,你或许很难把握。正如一位藏家所言:“我们很少看到一件藏品会传过三代,战乱、家族纷争、社会动荡、经济危机,这些是艺术品难以躲避的劫难。”难怪,一些真正的收藏大家,晚年总愿意将藏品捐给国家。在他们看来,“艺术品最好的归宿就是全社会共有,人类的优秀艺术品,应该让所有人都有机会亲近,无论保管还是欣赏条件,摆在博物馆,远比摆在自己家里有价值” 。这无疑是对“过眼即拥有”的诠释,这种“不为浮云遮望眼”的精神自让人叹服。想起美国著名收藏家亚莉珊德拉·芒罗,她以2000万欧元的竞价购买了法国18世纪女性肖像画家维瑞·勒布伦的一幅画。尽管事先知晓这幅画不能运出法国的规定,但当得悉“只要捐一笔钱给当地慈善基金会,就可买走这幅画,然后再借给你挂在家里,并一直挂到你去世的那一天。以后,再由基金收回此画”时,她慷慨地向慈善基金会捐赠了100万欧元。面对有人不理解,她解释说:“既然能通过这个途径将我喜欢的画挂在我家,我就能在活着时有了艺术品支撑我的精神世界,等我死后,无论这幅画是捐还是卖,这些都跟我无关,我在生前也根本不会去想这件事,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收藏家的终极目标。 ”“过眼即拥有”,“不为浮云遮望眼”,不就是这位收藏家心态的反映、胸臆的直露吗?
收藏的过程,莫不是收藏者心态的表露过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心态便会有什么样的收藏,心态决定收藏。以平和的心态去玩收藏,必让你远离市侩性投机,远离炒作性的诱惑,远离盲目性跟风,从而玩出收藏新理念、新天地、新境界。
有那麽一瞬間,莪想把妳融入莪旳生命。
1330626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