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各有态 得酒诗自成
——对大铜章《酒圣杜康》的欣赏与分析
拙 父
正当《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之际,怀普和韩晓生又推出了他们的新作——大铜章《酒圣杜康》。纪录片中各种各样的烹饪方法,各种各样的美味美食瞬间勾起了多少人的儿时记忆和乡愁。面对《酒圣杜康》那往古的味道,是如此的醇厚和浓烈,能不令人陶醉吗?
《战国策• 魏策一》云:“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其实中国酒的始酿不是仪狄完成的,最早的酒比大禹的时代还要古老得多。“清盎之美,始于耒耜”(《淮南子》),人类初酿成功,可能起因于谷物保管不善而发芽酵变,谷物烹熟后食之不尽,存放一段时间就会自然酿成酒,这便是谷芽酒。无数次的反复失败,让人不断尝到另一种难得的美味,引发了人们新的欲望,于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酿造活动便开始了。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有若干勇于试验的成功者,可惜历史没能够将他们记录下来,但有一位被记录了下来,他就是“杜康”。尽管杜康的生活年代有记作黄帝时代的,又有记作夏时代的,生卒不定;尽管杜康的家有记作河南汝阳的,又有记作陕西白水的,籍贯不明;尽管杜康的出身有记作牧羊工的,又有记作夏第四位国王帝相遗腹子的,出身不详。但他还是以中国秫酒的创始人身份为历史典籍所记载。因为,杜康究竟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代表了中国史上最早对酒及酿酒技术发现和发明的杰出的人们。明代,冯时化《酒史》载:“杜康作酒,酉日死”后,人们尊杜康为酒神,酒祖,为历代朝廷祀。汉代人称酒为“天之美禄”,说酒是上天赐予人的美味。乃天地之造化,既可合欢,又能浇愁,味之美,意之浓,无可比拟。这么好的东西既是天地所赐怎能没有酒神呢?“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李白《月下独酌其二》)。杜康就是在天上的酒神仙。
在怀普、韩晓生的雕刀之下,酒神仙杜康还是还原了凡人的本真。大铜章的正面,杜康怀拥酒坛,手持酒盅,席地和衣而眠。乍一看,造型和“刘伶醉酒”的构图似乎没有差别,但细细查看,就不得不佩服创作者对生活观察之细,对人物理解之深,对艺术追求之真。刘伶是较杜康晚两千多年而生的西晋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隐士。“刘伶醉酒”之刘伶是醉酒的文人。再看酒圣杜康的造像,袒露的胸及两条臂膀,肌肉隆起,肌肤质感逼真。双手青筋暴起,手掌大而有力。面相清瘦,面容疲倦,闭嘴合眼。双腿自然弯曲,成侧卧状,一件粗麻长衫不及系扣,连披带盖,就这样进入了梦乡。生动地将中国古代酿酒的劳动者艺术的再现出来。对杜康造像仔细观察品味后,自然地会联想到,杜康在酒坊劳作了一天,拖着疲困的身躯,斟了一小盅当日新出的酒品了品,一来查验新酒品味如何,二来借以舒缓劳作之辛苦,不及喝完盅中之酒,便已睡去。杜康造像面部表情平静,肢体肌肉很有张力,肢体语言,清晰准确。而喝醉酒的人,因腹有余酒,酒气上行,咽喉火燥,睡后都是张大嘴巴呼吸,口流涎水。醉酒就是过量饮酒后,酒的麻醉剂功能发挥的结果。醉酒之人面部、四肢乃至全身肌肉都会松软无力,酒醉者站不直、站不起来、走不稳皆因如此,谓烂醉如泥是也。仔细比较分析,可知《酒圣杜康》的创作者之所以敢借大家熟知的“刘伶醉酒”构图,是心中有底,不仅挑战了观赏者的眼力,也挑战了自己雕塑的表现力。再,细品《酒圣杜康》,似乎听到了些微入睡的鼾声。
不论善不善饮,饮酒者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酒饮到一定程度时,话就多了起来,这是因为酒的兴奋剂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宋代人邵雍“饮不过多,不喜大醉”,其诗曰:“饮未微酡,口先吟哦;吟哦不足,遂及浩歌。”(清•马大年《怡情小录》)说的正是“酒可助兴”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聚会,酒宴常有,宴饮是一种聚会的形式。吟诗作文以会友,流传下来不少千古佳话,如兰亭曲水流觞之“文酒会”等,流传下来许多传唱不衰的诗篇,如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唐寅的“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唐晏的“饮中有妙旨,凭诗斟酌之。”等。酒和中国文化从一开始便已契合发展,酒成就了许多词人骚客,历朝历代的文化人也丰富和发展了酒文化。酒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物质的上好饮品,也是人类往古的精神滋味。大铜章的背面用一山一水,一酒一琴对此作了最简洁却又意味深长的诠释。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古人的生活意境:有山有水,山青水碧;有酒自酿,曲水流觞;有琴自弹,余音绕梁;天人合一,物我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