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以前,在法国只有男性,还有极少数贵族家庭的女孩,可以接受中学教育。普通的少女一直被剥夺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权利。直到1880年,法国议会才通过了女子中学教育法案。根据法案,公立女子中学开始成立。广大少女终于获得中学教育的权利。
此作品的创作正是为了纪念这部在法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法案,作者为法国新艺术风格章牌大师Oscar Roty(1846-1911)。
正面端坐的女神为法兰西象征玛丽安娜。她左手放在膝上翻开的书上,右手搭在身旁少女的肩上,似乎在叮嘱着什么。少女面对女神,认真倾听的同时做着笔记。
背面的设计很有趣。篮子里放着一团绒线和织针。一册打开的厚厚的书置于针线之上。书籍象征着中学教育。绒线和织针代表着法国少女以前的生活。由于普遍没有什么学历,她们的一生注定就是家庭主妇,在家相夫教子。然而接受中学教育以后,她们的人生和命运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不远的将来,广大女性会步入社会,从事各种职业,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地位。当然,这是当时的Roty很难预测到的。
Roty之所以能成为那个时期最卓越的法章艺术家的代表人物,并不是因为他的雕刻技艺比同仁们高出一筹。事实上,当时那批法章名家的技艺都很精湛,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首先是开风气之先。19世纪上半叶的法章风格都是高大上,原因很简单,雇主和表现的主题都是帝王将相。自然要求章上的人物都要仪表非凡,威武庄严。诸神也得是高高在上,凛然不可接近。那个时期的章牌是漂亮,大气,有皇家的范儿,但是硬硬的,冷冷的,观者引发的感情是崇敬,膜拜,但不亲近。到了Roty这儿风格变了,一下子柔软了。女神就像邻家大姐那样亲切,还伸手搭着少女的肩膀,就像姐妹那样唠着嗑。身为凡人的少女居然能与女神平起平坐,这在过去实在是无法想象的。章牌能够表达普通人的感情,能和大众产生亲密的互动,就是从Roty这儿开始的。
第二,有人道主义情怀。大师之所以是大师,除了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之外,还需要有一颗同情弱小,始终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悲悯之心。梵高既有个性极度张扬的作品“向日葵”,也有表现贫苦农民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只有“向日葵”和“吃土豆的人”两者结合起来看,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梵高,一位卓尔不群的艺术家。Roty也是如此,还是回到女神伸手搭在少女肩上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艺术家对于弱小的同情和关爱尽在其中。从他的作品也可看出,Roty是个情感丰富又很含蓄的人。他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静静的站着或者坐着,没有什么激烈的动作,感情的表达都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细节来表现,需要观者用心来欣赏。[size=font-size:9.0pt,9.0pt][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