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殷国清 从 2010年 移动到本区(2011-09-30)
—
设计雕刻:韩晓生
直径:80MM,黄紫上色
发行数量:444枚、(黄紫各222枚、纯银章??枚)
正图:A用男人一半脸代表日,用女人一半脸代表月图,B外圆内方用男人体代表天,用女人体代表地图,
背图:结构采用阴阳八卦太极生两仪,乾、坤、离、坎分别表示天、地、火、水,而火为阳水为阴,即阳为日水为月图
铸造:上海新世纪
此套设计并非以传统的民俗文化角度来表达,而是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即<易经>来加以诠释,并运用立体派的美学观念加以表现。其意是为了强调整体风格的现代感。所以它在内容上不仅有易经博大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形式上更用现代的手法加以表达,使整体设计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立体派的空间视角不是单一的,是多角度的,是真实空间的重新打破再安排过程。这种观念设计的运用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无处不在。简单地说,一个男人他既是丈夫,又是父亲、儿子等,并非单一,他是多角度逆向的思维观念。传统民俗文化中,雷公形象是人身、鸟嘴,长着一双翅膀,嫦娥是一位能飞且美丽的仙女形象,这些模样既像人,却又与人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人们拿来借喻的一个符号。
此套设计同时又采用中国传统哲学易经文化阴阳加以表达和切入的。易经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经典,画面中的男女人体、头像也是一个借喻的符号。这个符号不是完全写实和抽象的,它是介于两者之间。在设计中即便是不用立体派表现方式,如运用其它手法表达,同样不适合使用写实的手法。整个设计完全来源于哲学易经,没有丝毫的民俗观念。易经中的天地观,即天圆地方。乾、坤、离、坎四卦分别代表天、地、日、月,而乾坤、离坎在卦中又互为阴阳关系,离坎在卦意中又分别代表火与水。
综上所示,用男人体这个符号代表天,用女人体这个符号代表地,用男人和女人各一半脸这个符号代表日和月。天地这个面设计中有方与圆的形象,日和月这个面有水与火的图纹,背面用阴阳八卦图来贯穿覆盖整套设计。四个符号、、、在八卦中分别代表表乾、坤、离、坎,即天、地、日、月。两枚章又可以阴阳关系扣在一起,四个面的设计含义贯穿始终,合而为一,完美而又整体。 宗教题材的大铜章出了不少,如:《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指舍利》(佛教),《天房门金钥匙》、《古兰经》(伊斯兰教)等等。新近发行的《天地日月》大铜章则是属于道教题材的。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四川的鹤鸣山、江西的龙虎山、湖北的武当山、安徽的齐云山当属四大道教圣地。其中四川的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道教既古老又新奇,既熟悉又陌生,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本人理解道教就是将《易经》思想与哲理贯穿于阴阳八卦之中,换句话说阴阳八卦是道教象征意义的符号。太极拳、八卦掌就是在某个层次上对道教的一种诠释和一种表现形式。其实,颂扬穷困人翻身道情的歌词“霹雳一声震乾坤啊”中的“乾坤”、称喜剧女演员为坤角儿也都是源于八卦。再往近了说,《镇宅之宝》大铜章外形为八边,背面图案就是阴阳八卦图,可见这枚章的设计与阴阳八卦有着必然的联系。
《天地日月》大铜章的结构是以阴阳八卦为主要内涵的产物。章的正面用男人体代表天,用女人体代表地,外圆内方;用男人一半脸代表日,用女人一半脸代表月,日月同辉。天地中有方圆形象,日月中有火和水图纹,这正是易经的天地观。该章看起来显得杂乱,凝眸细览,就能寻觅到人的躯体的某些部位,这正是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的技巧不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是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组合中产生美感,从而形成若隐若现感觉 。这也正是这套章的巧妙之处。章的背面结构采用阴阳八卦图覆盖的方式。。乾、坤、离、坎分别表示天、地、火、水,而火为阳水为阴,即阳为日水为月。太极生两仪,天地相交,日月相汇,赋予人们无限的想象力。两枚章扣在一起合二为一,天与地融通,日与月互伴,世界握在手里 道教题材的《天地日月》与佛教、伊斯兰教等题材的大铜章构成宗教题材大铜章的大系。《天地日月》大铜章仅222套的发行量不算大,况且,通过《天地日月》大铜章还能了解阴阳八卦蕴含的丰富的内涵和真谛,间接地研究“立体派”的创作风格和探讨技法的演变(如毕加索、布拉克、雷捷的作品),并从中获得一些学问,何乐而呢?